近日,在MWC2023巴塞羅那期間,中興通訊副總裁劉金龍,在中國電信-中興通訊云網核心能力創新成果全球發布會上,發表題為《攜手并進創新章,數智拓新共發展》的主題演講,分享了中興通訊與中國電信在2022年戰略合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及雙方在云網核心能力,ToB、ToH業務創新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2月13日,在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經濟與信息化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中關村發展集團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安擎計算機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躍淵圍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方向,從“打造安全可控的算力底座”、“構建人工智能計算產業生態體系”、“積極創新產業價值”三個維度深刻闡釋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路徑。
11月10日下午,千方科技交通系統事業群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王彬出席第十七屆ITS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在“城市智能交通創新發展論壇”發表《數據賦能、場景驅動:城市TOCC3.0》主旨演講,分享對于TOCC演進的理解與思考,并正式發布千方新一代城市TOCC 3.0解決方案。千方建立了自下而上的、場景化的、可迭代的數據應用機制,可從資源、工具、知識、服務等多維度升級數據底座,以數據持續賦能場景。
8月10-12日,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主辦的2022世界5G大會在哈爾濱隆重召開。大華股份研發中心副總裁李廣義應邀出席大會,與現場眾多專家、行業翹楚共同研討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諸多領域的創新應用,并在傳感器發展應用研討會上發表了《視覺智能多維感知融合技術及行業應用》主題演講,分享了大華助力產業數智化升級的創新成果。
6月9日,是科大訊飛創業23周年紀念日。董事長劉慶峰表示,任何事業的增長,兩個關鍵點缺一不可:充滿夢想的奮斗精神,和發自內心的感恩心態。今天,站在科大訊飛成立23周年慶的時點上,真正偉大的創業之路才剛剛開始。訊飛超腦2030計劃和人工智能將深刻改變世界,未來5年是最重要的分水嶺。我們要代表中國在全球贏得全球話語權,在剛需+代差領域中,真正地把根據地業務做實、把系統級創新做透,解決重大社會問題。
11月2日,華為董事長梁華在“2020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上表示,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已經形成終端設備先行發展、內容供給初具規模、技術標準逐步完善、行業應用日漸興起的良好態勢。與此同時,“商業模式不清晰”、“標準不統一”、“內容不足”仍然是超高清視頻產業的三大挑戰。
其中新基建、智能交通與繼續教育都與人工智能相關。過去幾年的兩會中,李彥宏的提案多次涉及人工智能:“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打造智能社會發展基石”、“開放人工智能平臺,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加強人工智能應用,構建國家創新型經濟”等。
我國在算法和應用層面,人工智能技術自主可控的比例較高,但在芯片、操作系統乃至人工智能技術理論層面,能夠“自研、自產、自用”的比例還不高。“人工智能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科技競爭的重要落腳點,技術和主導權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會在關鍵時刻被‘卡脖子’。
王小川認為,隨著新的技術、產品和應用的不斷涌現,人工智能提出新的挑戰。AI技術是否安全可控、AI的不當使用對個人信息和隱私權的威脅、如何防止利用AI技術實施詐騙等犯罪行為等議題,開始頻繁進入官方和公眾視野。人工智能技術應發展與規范兼顧,加快人工智能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的研究與制定變得緊迫。
早期可以以建立交通大腦、公安大腦、應急大腦、醫療大腦為突破口,搭建首期大腦平臺,初步實現城市大腦在交通、公共安全、應急、公共衛生等領域率先統一落地;第二步再逐步完善城市大腦功能,拓展到文旅、環保、社區等民生領域,不斷提升數據在城市治理中的運用效能,推動城市大腦的全面深化應用。
時間進入2020年,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經歷著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疫情考驗,經濟全球化進程開始面臨前作未有的挑戰,產業鏈重構問題也日益迫切。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我們面臨的這些情況,應該沒什么比“不確定性”更貼切的了。
隨著“新基建”近來受到熱捧,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發揮的作用也受到關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關方面應加強數據共享,讓智慧城市在此過程中更加“智慧”。
隨著網絡戰時代的來臨,企業安全已受到了各種高級威脅,以及基于未知漏洞的高級攻擊,依靠自動化設備和系統自動解決問題的殺毒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大數據分析和各種終端技術都是在捕捉線索,要建立很多城市級的安全運營中心,需要依靠安全專家用人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11月3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潘云鶴,在中國人民大學“科學大講堂”暨高瓴人工智能學院“高屋建瓴”公開課首期,作題為《人工智能2.0與數字經濟》的報告。
李杰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工業系統而言,應該是融入和賦能的姿態,而非顛覆者。未來工業智能系統的目標,是創造無憂的工業環境,實現零意外、零污染、零浪費、零次品和零宕機。
云天勵飛的目標是將通過5G+AI+IoT的智能感知網絡觸角得到的數據,經過基于AIOS的城市大腦進行分析、判斷和決策,最終應用到安防、商業、教育、制造等城市綜合服務的多種應用場景中。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譚建榮院士在第十一屆天翼智能生態產業高峰論壇上分享了關于5G時代的通訊與人工智能結合發展的觀點。譚建榮表示,很多人認為5G是下一輪的科技革命,但5G是建立在制造技術基礎之上的。高端制造業支撐了先進的信息技術發展,所以整個產業鏈我們要全面看問題,是多元技術驅動的下一輪工業革命。
陳海波表示,如果西方資本大量雇傭工業機器人,那么西方制造業有重回低成本的可能,這樣,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將不再是優勢,因此在科技面前,我們需要有更多深層次的思考。他認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并不能狹隘地理解成中美沖突,而是新時代的來臨,中國在世界上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江蘇省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并發表主題演講。齊向東表示,業務控制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互不通氣、各自為戰是網絡安全的最大漏洞,企業需構建內生安全能力,其核心是實現網絡安全和業務安全合一。
9日,在南寧舉行的第一屆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峰會暨中國-東盟信息港合作伙伴簽約儀式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演講表示,人工智能并非替代人類而是幫助人類進步,當下人工智能的紅利時代已經到來。